養鸚鵡除了可以和它們互動,繁殖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;如果家裡有小朋友的話,可以親眼見證一下生命的誕生和成長,也是一件很有教育意義的事。
孵化鸚鵡蛋,說簡單也簡單,說不簡單也還是有點講究的。
首先,種鳥最好是年紀差不多的成年鳥。如果公鳥和母鳥的年紀相差太多,那可能會有一方不會參與到孵化和育兒當中。這樣的話可能會導致孵化失敗,即使孵化成功,那在育雛的過程中也會折損一些小鳥。就像我家的玄鳳,母鳥一歲半多,公鳥只有10個月左右,兩隻都是手養鳥,玩性比較大。尤其是公鳥,因為年紀小貪玩根本不參與到孵化的過程,都是母鳥一隻鳥承擔孵化的工作。當時我就諮詢過鳥群的高手,單親鳥可不可以成功孵化。他說孵是可以敷,但是容易死崽。
那時候沒有理解這個意思,等家裡的鳥孵出來之後,我發現母鳥根本無法兼顧孵蛋和餵養幼鳥,所以後來就棄窩了,還好我有養半毛的經驗就自己拿出來養了,不然的話可能會全軍覆沒。
再說說孵化,在孵蛋的過程中,新手尤其要管住自己的手和好奇心,不要總是想去用手機去照蛋,這樣會很容易導致母鳥棄窩,而且頻繁的照蛋可能還會閃蛋導致胎死蛋中。
如果你的鳥下了蛋不孵的話,也可以嘗試自己孵化。可以在網上買孵化器,價格是比較便宜的,對新手也友好。當然如果不想投資的話,也可以試試用買一台小型家用孵化器,網上也有一些朋友分享過成功的經驗。我自己的鸚鵡鳥早期不孵化的時候,也是用小型孵蛋機孵化,蛋的發育還挺好的,只要控制好溫度和溼度,一般用37.8度進行孵化,濕度50-85之間就可以了,其實是可以很容孵出來的。還有一點就是最後我的鳥棄窩的時候,有一個蛋已經起嘴小鳥已經在裡面叫了,我就把它放到孵蛋器裡,蓋上溼毛巾,半天后也孵出來了。
鸚鵡孵化過程還是很有趣的,有興趣有條件的鳥友可以試一試啊。